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外卖经济的安全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打印]添加时间:2023-04-25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10
   当前,随着互联网不断渗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懒人经济”的兴起普及,外卖越来越成为人们解决食物需求的主要形式。外卖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因其食品选择多样化、使用体验便捷化等特点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倾向的消费选择。当外卖经济的行业未来呈现出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时,危机重重的现实环境也摆在了所有行业人士的面前。由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幸福体验的追求,伴随而来的是对外卖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但外卖行业却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供需矛盾的激化也使得外卖行业产生了诸多的安全风险。研究外卖经济的安全风险及防控对策,对于治理外卖经济引发的安全问题,构建可持续的外卖生态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外卖经济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外卖经济的概念。“外卖”是一种从无网络时代中就出现的现象,过去以打包的形式销售给顾客带离店铺的食品便是最早出现的外卖形式。而现代所言的“外卖”则是指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传统餐饮行业与网购技术、移动支付等新兴产业相结合产生的服务项目,是典型的“互联网+”体系下的O2O(OnlineToOffline)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经营模式,以O2O模式为基调的外卖行业以显著的优势在国内市场已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气象。正因其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的独特优势和其应时代而生且应时代而运的发展潜力,“外卖”也逐渐被餐饮行业以外的其它行业看见其中喜人的可利用率,随之“外卖”概念逐渐延伸到各行各业。尤其是疫情以来,以生鲜、药品为代表的即时配送的各类非餐饮外卖业务快速拓展,各类非餐饮外卖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笔者认为,“外卖经济”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线上闭环交易、线下即时配送完成交易履约的交易服务形态。因考虑当前非餐饮外卖业务正处于新生阶段而外卖餐饮行业的安全形势险峻,所以本文侧重对外卖餐饮行业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考虑。
 
  外卖经济的发展现状。2011年前后,在美国兴起的在线订餐模式传到国内并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外卖形式。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和手机支付的发展,外卖经济在近十年里呈爆发式发展,成为推动国内传统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方式之一。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为6978亿元,同比增长15.6%,预计2021年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达到7941亿元,增速13.8%。
 
  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足不能出户”的环境下以及近年来外卖平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外卖经济市场规模规避了行业冷淡期并呈逆势增长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C)在京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976万,在各类调查应用中增速最为明显。随着国内经济的长效发展,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相关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以及新消费方式的流行,外卖行业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加广泛。当外卖经济在不断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因行业体制机制缺陷和行业外围监管不力而引发的弊病也纷纷浮现。
 
  外卖经济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社会公共安全问题频发。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风险大。食品安全乃是餐饮行业的一项基础性指标。当外卖生活逐渐成为大众流行的生活方式时,外卖食品安全广泛牵涉到大众的切身利益,而食品安全的保障也成为外卖餐饮行业发展的关键。但由于外卖市场入门标准低、监管链条不完整、商家与消费者之间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跨区域跨部门合作监管渠道不畅通、过度重视外卖食品包装等原因从而导致当前外卖经济发展中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各种行业丑闻频发。一是商家利用外卖订餐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食品选材上过于追求低成本以至于食品原材料低质,且部分商家对食材的存放不规范导致食材不新鲜甚至于过期。二是商家的线下实体经营场所不规范,部分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员工生产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三是在外卖配送过程中因少数配送人员素质较低、外卖食品包装和配送箱不规范等外部因素影响,从而造成对食品的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如今城市生活节奏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一次性塑料制品成为以外卖为代表的速食用餐的显著符号,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目前,环保餐盒虽有推广,但一次性塑料以其耐高温、耐油和价廉等特点依旧是外卖包装的“主力”。而外卖商家为吸引眼球对食品过度豪华包装以及塑料的可回收利用价值低,大量的一次性塑料垃圾被随意填埋,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2017年发生的“全国首例外卖污染案件”体现出社会各界对外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感到深深忧虑。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就外卖平台未向用户提供“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选项导致消费者无法选择环保行为,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由将“美团”“百度外卖”以及“饿了么”诉至法院。这一举动虽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因外卖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多。在外卖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赖以生存的骑手队伍也日益壮大。骑手通常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而层见迭出的交通违法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骑手在各方压力的迫使下,过度追求配送速度,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再加之有些配送车辆的安全性能不合格,送餐箱设计不合理,影响安全驾驶,从而形成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
 
  违法犯罪行为滋生。包括:容易诱发诈骗、偷盗、强奸等犯罪。网络外卖作为新事物难免被某些不法分子视为新的犯罪渠道,进而实施诈骗、偷盗、强奸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不法分子通常利用外卖送餐人员这一身份的便利和网络技术的漏洞,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掌握消费者大量的个人信息,利用外卖实施诈骗,更有甚者假借送外卖名义入室实施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从而对社会治安造成严重的破坏。在互联网技术的保护之下,因网络外卖而引发的犯罪行为隐蔽性强,不易被别人发觉,使得犯罪分子愈发猖狂。外卖员“送货上门”的这一最大的优点从某种层面来说也成了外卖行业里最危险的缺点,外卖便捷性与安全性的矛盾难以化解。
 
  外卖平台容易被毒贩利用。长期以来毒品犯罪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贩毒行为成为了打击毒品犯罪的重点对象。在我国大力打击毒品犯罪的巨大压力之下,一些贩毒分子依旧选择铤而走险地利用各种漏洞进行毒品交易。而外卖行业中由于个别外卖平台监管不严格、外卖行业标签化、追求时效性等原因,使得外卖平台成为了滋生贩毒行为的温床。这类毒品交易时间短、隐蔽性强,加大了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难度,而我国国内利用这种新型贩毒方式进行毒品交易的案件主要有三类。一是贩毒人员以商家身份将毒品直接藏匿于商品、商品包装或将毒品伪装成商品附赠品传递给买家。二是毒贩冒充外卖员的身份,并不注重对毒品的隐藏,而是以送外卖的名义将毒品直接送到买家手中。三是由于快递物流监管越来越严格,毒贩通过同城帮买、同城急送的方式躲避层层关卡。往往是有买家指定地址或商家,而且可以是未经平台注册认证的商家,这为贩卖毒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如今外卖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下隐藏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而隐患的长期积压必将促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长,激化社会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严重威胁。行业转型发展加重社会就业压力。外卖行业作为新兴业态,不仅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未来外卖行业朝无人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很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取代外卖配送员,从而引发整个外卖行业的产业革命,如何短时间内妥善解决外卖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实现外卖经济稳步转型,成为整个行业忧虑的问题。容易诱发暴力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据外卖行业相关数据显示,因外卖经济发展而引发的用工不当、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等社会问题大量存在且亟待解决。骑手在商家、客户、外卖平台三方的压力之下,面对差评的高额罚款却走投无路,从而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成为社会高危人群,极易诱发各种暴力事件,对社会稳定发展构成威胁。外卖市场火爆的背后,因环境污染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事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当群众权益遭受侵害时则极易引起矛盾纠纷,诱发群体性事件。
 
  外卖经济存在安全风险的原因
 
  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新发展。当前在外卖经济领域,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进行基础性规范。2017年9月1日实施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是我国首部外卖服务规范,它的出台迈出了外卖行业规范化、标准化的第一步。2018年1月1日实施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实现了外卖行业规章制度设计层面的新突破,但依旧存在处罚案例较少,处罚程序复杂,罚款额度低,平台及经营违法代价很低等不足。当前已有一些法律法规对外卖行业进行规范,但现实是传统的法律监督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网络餐饮的快速发展,当前外卖经济监督管理应当制定前瞻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政策措施,让其更加适应当前互联网发展新业态。
 
  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目前政府关于外卖行业“谁来管”的问题尚未厘清,存在管理权限普遍有、主管部门不明确的问题。当有问题出现时,各部门因主要责任模糊不清而不知所措,甚至互相推诿。外卖行业潜在的风险种类繁杂,但现有的监管机制单一,大多只能抓住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无法整体把握和处理外卖行业庞大、复杂的问题事件。由于商家零散分布不易检查、商家信息复杂多样不易查证、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不积极维权等问题,使得监管主体难以下手,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但目前尚存在政府监管体系滞后,监管作用发挥受限;监管主客体对话机制尚未形成,监管信息数据获取困难;监管策略选择针对性不足,监管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政府在面对外卖行业问题重重的高难度挑战时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致使政府监管不力。
 
  外卖平台设计存在缺陷。主要有:平台监管不力。外卖平台在前期发展时为了扩大市场,将平台准入门槛设置过低,使得平台内入驻商家鱼龙混杂。很多资质不合格的商家也加入平台并正常运营,线上信息和线下信息不符,平台上的商家评价情况不实,致使商家、平台、消费者之间所披露或获取的信息不对称,最后对消费者造成伤害。而外卖平台一味看重商家数量和店铺佣金,缺乏对已入驻商家的资质、卫生、服务等检查的积极性。当消费者权益受损并希望投诉时大多数人会选择通过平台,但是现阶段平台对于消费者投诉通道的建设尚不完善。即使消费者投诉成功,但由于平台不重视,甚至平台与商家互相推卸责任,最后投诉也是不了了之。外卖配送员管理不到位。外卖配送是外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与之而生的是“外卖配送员”这个庞大的群体。随着该群体规模的不断壮大,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外卖第三方平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外卖平台过于注重平台经营效益,忽视了配送环节中的安全问题,对于外卖配送员缺乏管理。一是外卖配送管理制度不完善,纵容外卖配送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宣传教育不够,外卖配送员安全意识缺乏,整体素质偏低。三是人文关怀体现不足,配送员的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商家缺乏社会责任感。市场上大多数餐饮企业在营业初期选择线下的经营管理模式,后期为获取企业更大的经济利润创新发展模式,纷纷向外卖行业进军。外卖餐饮行业相对于传统餐饮业发展滞后,政府相关部门和外卖第三方平台尚不能做到对大量商家的全方面监管,使得部分商家存有侥幸心理,利用各种监管漏洞牟取利润。许多不合格商家缺乏社会责任感,面对政府和市场监管不力的现实情况缺乏自觉性,选择在暴利面前“抬头”,却在社会责任面前“低头”。
 
  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目前外卖行业中消费者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最后真正实现有效维权的消费者也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消费者安全意识淡薄,过于信任外卖平台和商家,轻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对个人享有权益了解过少;二是政府和市场提供给消费者的申诉、举报渠道过少或闭塞,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三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外卖行业侵权问题关注不够,消费者维权的声音不被听见;四是部分侵权事件中由于受害程度轻、申诉成本高,多数消费者选择沉默,缺乏维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对外卖经济安全风险的有效防控对策
 
  健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要求外卖经济领域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对行业进行统一规范。当前,我国涉及外卖平台的立法很少,整个行业急需一套直接挂钩外卖平台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有关立法应当着重解释相关部门法律中的个别条款,以明确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义务。目前,这类法律条文的规定具有模糊性,往往不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外卖平台的相关问题[]。因此,应当从外卖的经营主体、流程环节、安全保障、平台机制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将外卖经济的问题从源头找到,并以法律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确保相关责任部门对外卖经济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引导行业健康运行。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快完善统一的外卖经济安全监管体制,厘清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整合监管力量,强化部门协作,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事前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场监管局要监督第三方平台对注册的商家严格把关,认真检查商家营业执照、营业环境和卫生状况,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审查资质,严格控制入驻的商家数量和质量。事中牢牢把握发展大方向,定期考察监督外卖商家的营业状况和营业环境,不遗余力惩罚问题商家,并追究第三方平台的相应责任,以此倒逼平台加强自身监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联合外卖第三方平台为消费者、骑手等平台用户提供畅通的沟通申诉渠道,建立投诉举报快捷通道,形成多方合力压缩不良商家的生存空间,同时加强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宣传,提高社会整体的安全意识。事后综合运用社会治理手段实现齐抓共管,公安机关要严肃查处外卖订餐中的各项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公民合法利益。
 
  完善外卖平台设计。外卖经济环节包括外卖平台、营业商家、外卖骑手、消费者。外卖经济所引发的问题往往是这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如何健全好每个环节的监督保障体系,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外卖平台作为外卖经济主体的中心点,应不断完善平台设计,对商家的经营资质、骑手培训和人员管控以及顾客权益保障等方面承担相应责任。
 
  主要有:完善平台体制机制建设。外卖平台应在外卖系统的各个环节把好关口,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各项平台制度,科学优化平台设计。完善外卖配送体制,提高并保证出餐速度,采用“外卖封签”等方式提高外卖安全性,优化外卖包装性能,提供便利取餐通道。加强外卖配送员的教育管理,提高配送员素质,保障配送过程的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制定平台员工激励制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疫情期间,对做出重大贡献的配送员给予抚恤。完善问题反馈机制,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问题反馈流程,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加强平台监管力度。外卖第三方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配合政府的监管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联合线上线下两面监督入驻商家,不定期检查食品原料来源、工作环境卫生、从业餐饮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等情况,严惩违规商家。同时外卖平台应该用好消费者这一资源,加强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广泛收集民意,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提高技术规范水平。随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外卖经济也将呈人工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外卖平台则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吸收创新性人才,实现平台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包括:加强配送员管理体系建设。外卖平台可将外卖配送员的身份信息和驾驶机动车的信息收集录入数据平台,形成外卖配送员信息系统。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管控,准确找出并确认违法交通法规破坏交通秩序的配送车辆以及配送员,规范外卖配送秩序。完善外卖平台打分评价机制,对外卖配送员进行合理评价与考核。创新外卖配送方式。平台可结合地方行业发展情况,在契合实际的前提下发展“无接触”配送,通过运用“无接触配送”自提柜、机器人配送等新型配送方式提高外卖配送环节的安全性。建立商家监督管控平台。通过建立商家监控平台,可以实时播放或者回放商家店铺的监控摄像头,以及查找相关店铺资质,严格监测商家食品安全和工作环境卫生,不让“黑心作坊”有可乘之机。而对于商铺的错送和漏送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记录的现实情况来进行自身权益的维护,同时商家在对面对其他市场恶性竞争时也能够通过该平台进行自我保护。该平台还可以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人脸识别技术,对商店中的流动人员进行分析研判,从而方便相关部门进行管控。建立扫码送餐取餐平台。通过网络大数据建立一个二维码平台,客户下单时系统生成二维码,并将二维码打到商家的外卖单上,通过外卖员扫码取餐确定取餐时间,从而避免将因商家出餐慢而导致的送餐慢问题纳入外卖配送员送餐评价机制中,保障外卖配送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客户通过扫码取餐确定到餐时间,可以避免取不到餐和取餐慢的问题。该外卖取餐平台还可以实时监控外卖员位置信息,自行设定外卖到餐提醒,外卖配送扫码取餐后该平台也可以智能规划送餐路线,实时监控送餐情况和取餐情况,从而实现外卖配送从取餐到送餐的一体化。发展无人化外卖系统。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化机器人的不断发展、以及无人机的更迭换代,针对未来无人化外卖的多向可能性,行业人员应考虑将外卖行业向智能化不断推进。外卖企业可以联合科技公司,通过智能化专业的合作对无人化外卖系统进行试点,再进行逐步推广。而在外卖配送流程和外卖配送路线上也可考虑建立无人外卖的交通运行系统,从而改革外卖配送方式,加快外卖配送效率,提升外卖经济发展空间。
 
  商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商家作为外卖产业的源头性部分应当展现出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加强自身法律和道德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与同行之间相互监督,促进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尤其在食品安全方面,入驻商家需要不断在行进中寻找解决方案,严格遵守行业规则制度,严格把关食品食材安全,提升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商家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更新速度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消费者作为外卖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选择合法正规商家消费,避免订购高风险食物。政府应联合社会各界加强提醒消费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和安全风险意识,当发现行业存在的问题或自身权益遭到损害时应及时选择正确的渠道申诉或举报,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消费者也是很好的行业创新者,应积极向行业提出要求,参与到行业的建设发展中来,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增长。同时消费者应该给予外卖行业更多的包容,理解外卖行业的艰辛,针对外卖时间稍长类问题应该提高容忍度,不要随意投诉、举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